前文说到了沟通交流中的倾听部分,本文来聊聊,沟通交流中的同感共情部分。依旧用人事物理这个分析框架。
同感共情的目的是,使来访者能够开放自我,心理不设防。我们时常说,通情达理,通情就是同感共情的部分。
人这里依旧是岳老师,因为我写这篇文章的参考书目,来自他的《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》,他把同感共情,作为心理咨询的基本功技术之一,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和说明。
把它作为基本功之一,收集整理了各个大家们对他的看法,并且列举了很多案例。还有训练方法辅助理解和掌握。
事总共用了三种方法,介绍同感共情,首先是概念介绍和基本原理,其次是辨析是什么,不是什么,最后是注意事项,有什么需要避免的障碍。
同感共情是感同身受。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,把握来访者内心感受。似乎你就是来访者,像来访者那样感受伤痛和喜悦,但不能丢掉“似乎”。
同感共情的基础是,价值中立。在咨询中始终保持客观中立,不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,作出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,不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,而是由来访者自己判断,自己解决。
就像来访者登山,咨询师大概是一个拐杖,是一个支持的扶手,而不是方向盘,替他选择和决定未来的方向。
同时在这个过程中,保持真诚和关怀。每个人都有积极的、奋发向上的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长的潜力。
同感共情是咨询师激发来访者内在动力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段。要求和来访者全面沟通,咨询师切合来访者想表达的意念。
平等看待所有来访者,能够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,掌握来访者的思路,言行上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。
同感共情的层次,其实是沟通的层次。从自说自话到听到但没听进心里,到两个人的情感是通的,到完全说到来访者传递重要的情绪信息,最后炉火纯青,精准的感受,反射出来访没有意识到的信息。
同感共情有唤醒作用,唤醒来访者的经验和潜能。打开封闭的内心世界,为来访提供一个对自己已有经验更准确的解释。
同感共情的操作技巧,强调宣泄与解析。首先是专注,全神贯注地关注来访者的态度,就是传递一种观点叫“他与我同在”。
看到对方的言行,听到对方的暗示。比如身体前倾,目光交流,主动聆听,观察身体语言,解读话语等。
变成镜子。能反射出来访的情绪,并作出积极的言语或体语回应,及时准确的反应。判断抽离技巧是走出我,进入你。
破掉自恋,会看到一个比我更大的存在。归属于这个存在,会让人觉得更安心更舒适。具体化技巧,就是详细说说,不断要求他谈论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感受。
在这个过程中,前期跟随,后期引导,目的是让来访者对自己有更好的觉察,有更多的认识。
其次是辨析,前面是基本概念的介绍,其次是辨析。同感共情是平等的,是互动的,是真诚的,多方位的。
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,真诚表达,多方位的解读,看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,帮助他正视自己的力量和不足,发现非理性思维,最终有效调整。
同感共情不是同意,因为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。同感共情不是同情,前者是居高临下,恩赐的;后者是客位的,是完全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。
同感共情不是移情,前者是客观中立公正的情绪反应,后者是把个人的偏见偏好和情绪指向放在对方身上。咨询师要不断觉察自己的移情。
同感共情不是热情。前者是冷静,理性,温情的情绪反应,后者表现出过多的主动和主观。在咨询中,切忌表现的过分主动和热情,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。
当然同感共情还可能疲劳,比如听评书掉泪,替古人担忧。我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,当我感觉到跟平时不一样时,就需要有更多的觉察和反思。
事的部分还有两大障碍,没来得及说,今天时间比较紧,就到这里。谢谢你的欣赏,明天继续事物理,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和支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